也不能算是一早
我們大約八點多去吃早點
餐廳滿滿的人
果然大家都是早起要來玩的人
而我們一比好像是來睡覺的XD
"天祥"是 太魯閣峽谷的中心,是住宿、餐飲、各項服務的中心,
原名塔比多,意為山棕;為了紀念文天祥而改名為天祥。
天祥的風景點有祥德寺、天峰塔、吊橋、文天祥紀念 公園、梅園、天祥禮拜堂等。
停車場旁的梅園,植有兩排梅樹,每逢寒冬之際,都會綻放出玉潔冰清的花朵,蔚為花海,
漫步在盛開的梅樹下,花香撲鼻,花瓣如雪 花般飄落,別有風味。
梅林從公路、停車場、紀念公園一直延續至祥德寺,連成白色一片花海,是十分受歡迎的台灣景觀之一。
(資料出處:太魯閣國家公園網)
早餐後 不顧小米粒的反對
(他只想去遊戲室而已)
我們往附近的祥德寺參觀
簡介:
位於中部橫貫公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祥德寺,
係於民國五十一年創建,由於深處山區,開闢工程備極艱辛,
是流盡無數先民血汗所闢建的靈山聖地!
由於祥德寺的管理員在夢中受到二十六尺白衣大士指示,
地皎法師能夠處理該寺內外的困境,而董事會更是再三懇請慈悲住持,
於是地皎法師放棄清心自在的雲遊生涯,毅然肩負起保護聖地的責任,
於民國七十五年八月晉山祥德寺。
背倚中央山脈,三面濱臨立霧溪的祥德寺,
民國七十九年屢次遭受颱風與地震侵襲,
立霧溪發生空前的山洪暴發,溪水漲過普渡橋面,
寺院邊坡山壁嚴重坍方崩陷, 同時又面臨處理賣店的種種困境,籌措經費,嘔心瀝血,
但地皎法師不畏艱難,秉持地藏悲願力,點燃正法相承的火炬,發願重整祥德寺為聞名國際的地藏聖地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dizapusa.org.tw/place/place1.htm
進入祥德寺必走之吊橋--普渡橋
普渡橋是從中橫通往祥德寺的唯一步行橋樑,橫跨過立霧溪。
它原是吊橋,但因地質不穩影響吊橋安全性,遂重建為水泥橋。
走在普渡橋上向下俯瞰,大沙溪與塔次基里溪在此匯流成立霧溪,一路向東奔流。
(資料出處:太魯閣國家公園網)
往上爬有兩條路
剛巧有經過的前輩說右邊比較陡,但比較快
左邊是新修的路,平緩好走
祥德寺位於立霧溪對岸的高位河階上。
是一佛教寺院,有大雄寶殿、天峰塔、白觀音及地藏菩薩塑像等,在此可俯瞰對岸的天祥河階。
(資料出處:太魯閣國家公園網)
聽到比較快
抱著孩子的我當然捨棄要走較久的路選擇這一條
(下山時我們選擇另一條路,發現也沒多多少時間,頂多兩分鐘吧XD)
往上爬的路上出現莊嚴的觀世音菩薩
彌勒佛
接下來終於勸得小米粒這小肉包下來自己走
否則老娘終將累死
這一段階梯不算短呢
遠眺天峰塔
話說我們可是有到達喔~
十面佛
大雄寶殿
好像很多寺廟會名為大雄寶殿
祥德寺周圍群山環抱,有如九朵蓮花,故有「台灣九華山」之稱。
由於吊橋隔離車輛進入,使祥德寺能在遊客如織的天祥地區仍能保持清靜之地。
亞洲最高地藏王菩薩
高12米
莊嚴肅穆
往右走我們到達看似遙遠的天峰塔
事實上我們也走了一段時間
當天塔並沒有開放
因為我其實有看到部落客登上塔頂之照片呢~
下山會見到一另一處的白衣大士
站在白衣大士處
可看到我們住宿的太魯閣晶英
上頭的游泳池依稀可見
下山囉~~~
腳程快的大概半小時可完成
那我們帶著孩子 邊走邊休息
來回大約一個多小時
其實也了解早一點起來爬山比較不會太熱
不過~~~我們起不來啦
還好當天的太陽不算太烈
沒曬得我們哇哇叫
爬完山之後其實也快十一點了
小米粒一直念念不忘他的遊戲室
於是就派圓外回房間整理行李
孝母如我又再度帶著孩子把握最後留在晶英的時間爭戰遊戲室去了~~~
離開天祥
今日我們要進入花蓮市
回程途中再次路過昨日大塞車的燕子口
目前車潮沒有昨日下午來得多
在掙扎著是否要下來觀看之時
圓外已經將車駛入燕子口觀賞之路
很多人會將車子停在棧道入口
不過這裡可不能久停
因為這裡常有遊覽車出入
那天就看到某一台車就停著
人也不曉得跑去哪裡
使得遊覽車被卡住無法動彈呢!
峽谷風情
不難見到的燕子洞
超多的
景色優美
而且那天天氣很好
就是太陽沒有很大
通往對面的吊橋
感覺走在上面會有些搖晃
原來可以提出申請進入觀賞喔
時間足夠的可以這麼做
我們開著車進入燕子口步道
(車子當然是開車道)
途中再度停在此
往下看立霧溪有點高喔
怕怕@@
當天也有看到兩三隻燕子在洞口飛舞
這裡也有燕子口的告示牌
牆上還提了些字
這步道有點長
所以我們就走到這折返上車
牆壁明顯曾經受過侵蝕
經歷早上的爬山其實參觀完燕子口我已經有點累了
籬下一個景點--立川魚場還有一個多小時
我和小米粒根圓外說聲抱歉之後就去補眠惹~~~